2012年家具試點以舊換新預測情況分析 |
|
作者:深圳東方華奧辦公家具 | |
日期:2012-3-5 8:48:03 |
企業發展過程如鳥的遷徙,在飛往目標的過程中,質量和服務是鳥的翅膀,翅膀越強健就能飛得越高遠;鳥的眼睛代表應變能力,面對多變的旅程,要隨機靈活地應對變局,才能保存實力、積蓄力量、穩健出發。但這一切都僅僅是發展的基礎條件,置身終端市場的家居企業深諳一個道理:消費者是遷徙中如影相隨、息息相關的空氣,沒有空氣,飛翔計劃將無從談起。
在2011年,樓市低迷導致家居業生意轉淡。據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日前發布的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顯示,去年12月BHI為105.72,環比下降了4.05%,同比增長了2.55%;今年1月BHI數據為85.74,同比下降15.13%,環比下降18.90%,下行趨勢明顯。
而不少家居賣場關閉的消息也不斷傳來。今年,一則“東方家園家居廣場立水橋店商戶撤場”的新聞引發業內關注。立水橋南的東方家園家居廣場整層的商戶已搬空。而在2011年,家得寶、樂華梅蘭、環三環均先后“關門大吉”。
發展自住房更多利好
住房交易減少,家裝需求萎縮的局面暫時難以避免。業內專家認為,行業經歷低迷期的變動更有利于優化家居市場布局,避免同質化重復建設。而家居業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二、三線城市住房及龍年的保障房家居市場很大。2011年商品住房的銷售在非一線城市穩中有升。
業內紛紛看好自住房和保障房帶來市場機會:樓市調控將抑制投資性需求,未來的市場會以自住型需求為主。投資性需求大量存在,很多房子會空置,不會給下游產業帶來實際的需求。而如果房地產業建的房子大部分是真正滿足居住的實際需求,對下游家居產業的消費拉動則實實在在。
“十二五”期間全國將建設保障房3600萬套,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積達到20%左右。2012年全國計劃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以上保障房,實際在建工程量至少1700多萬套。
“十二五”時期,北京將建設、收購各類保障性住房100萬套,公共租賃住房占公開配租配售保障房的六成以上。2011年,北京市共新建收購各類保障房23萬套、竣工10萬套。今年,北京還將大力推進各類保障房建設,確保新建收購16萬套、竣工7萬套。與此同時,還將完成“三區三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啟動新增五片棚戶區改造工作。
由于新建住房80%是預售制,2011年計劃內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已如期開工建設,2012年必將迎來保障性住房建成、驗收和入住的高峰。業內人士預測,保障性住房配套將帶來家居消費小高峰,家居消費小高峰將在2012年下半年產生。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連鎖CEO車建新分析:若以50平方米一套計算,1000萬套的保障房就有5億平方米的裝修市場。
本月,在北京市商務委工作會議上傳來消息: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舊換新”。北京市商務委明確表示,將聯合多行業、多業態龍頭企業,配合保障房政策,擴大住房相關商品的消費,并為消費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全市商務工作要在“延”、“換”、“聯”三個字上做好文章,包括延長營業時間、試行家具以舊換新、多業態聯手促消費等。
2012年,家居主戰場將逐漸向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轉移。樓市調控后,二、三線城市家居市場的蓬勃勢頭讓眾家居企業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寄予了厚望。業內人士分析,限購令在二、三線城市的影響遠遠小于一線城市,家居市場未來發展速度及幅度均要優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對于家居行業而言,一線城市的市場空隙日漸狹窄,二、三線城市是2012年攻城略地的重點。隨著建材下鄉政策的推進,發展三、四級市場成為家居業的新方向。
北京眾多家裝公司憑借特色優勢細分家裝市場。在80后成為消費主力的當下市場,實創在套餐基礎上不斷創新,速裝、套餐節節升級。輕舟裝飾主打低碳科技家裝,服務大眾消費。科寶·博洛尼將致力軟裝市場,彰顯家居整體設計實力。今朝裝飾則在老房裝修重點業務的基礎上,推出局部裝修,緊握老房、二手房裝修市場。東易日盛創新有機家裝,定位高端消費人群。
實創裝飾董事長孫威認為,家裝企業要應對市場變化找準市場定位,對市場進行細分,實現差異化經營。今朝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江平表示,企業要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并且做出特色,更有利于贏得客戶。
保障房市場成為業界關注焦點,不少家具企業紛紛推出保障房相關的產品及業務。今朝、實創、圣點等家裝公司均針對經濟適用房業主推出了低價位的裝修套餐。陶瓷企業也紛紛針對保障房市場推出高性價比產品。
大型企業開始尋求多元化經營模式。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開拓新興領域,尋求新利潤增長點。紅星美凱龍用時尚玩樂概念成功打造出新型綜合家居商場。集美家居北京賣場引入大中電器和醫院,并開始涉足紅酒領域。以板式家具見長的東方百盛成功涉足高檔實木家具市場。百強家具完成了從家具專賣店到家居商場的華麗轉身。業之峰、元洲等企業推出的整合式家居精英模式實現持續發展。
網絡家居團購的火爆,動搖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老大地位。TATA木門、曲美家具都借助網絡發展特色和優勢。圣象、安信等地板品牌通過電子商務交易金額不斷遞增。蘇寧、國美等大型家電賣場也把家居商品引入自己的網上商城,且收益頗豐。更多家居品牌入駐B2C網站商城,開設自己的電商網站。
業內人士提出,家居建材企業拓寬網上銷售渠道,與實體店實現互補,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但質量、物流、售后一直是制約家居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幾個問題,電子商務能否幫助企業開拓新的藍海,仍待考驗。